门窗店老板陈崇和他的“造船厂”访谈(一)

2020-09-11 09:00 常红锋 未知

     陈崇在他装饰考究的办公室侃侃而谈。他旁边的墙上,贴着“2016年度最美长垣人”证书,报道他事迹的河南日报,印着“最美长垣人”金色字样的红色绶带,像一团火,格外惹眼。这种混搭,让他的门窗店具有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,就像他本人,身处商界却带着一种文人的儒雅。
    窗外阳光白亮,天气炎热,正是易让人倦怠的秋日午后,我们却没有一丝疲倦——他的活力、他的激情、他的智慧,深深地感染着我们,与这样的人在一起,又怎么会有疲倦!
    我看着面前的这个年轻人,中等身材,面容白净,稍稍有些发福。但那方正的脸上,虽不大却精亮的眼睛,高挑的眉毛,显示着不可扼制的英气。听着他的谈吐,感受着他的思路,他的见地,他的用心,他的感觉,你不得不佩服他了,你就不得不相信:这世上优秀的人都有共同的特质,比如气度格局胸怀,比如坚毅智慧胆略,比如决断果敢行动。这些特质在陈崇身上一样都不缺少,由此可知,他的成功绝不是偶然。可以说,正是这些优秀潜质在他身上的聚合作用,他才能用十年时间,把崇圣门窗一步步做大做强、磨利磨尖,成为长垣门窗行业一把闪闪发光、大名鼎鼎、分量极重的“王者之剑”!
    那么,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陈崇和他的崇圣门窗吧。

    陈崇,河南长垣市人,大学毕业,2008年以来从事门窗销售加工作,从业经验丰富,参观走访过200余家门窗加工企业,被业界誉为“门窗界的外交官”。 2019年创立崇圣门窗企业,主营门窗类业务,是国内介仁、科饶恩、宏明泰等一线门窗品牌的长垣代理商。公司坚持以提高长垣人民优质家居生活为己任,做高性能系统门窗的推广者,在长垣耕耘十余年,服务客户2000余家。多年来,陈崇和崇圣门窗一直积极投身公益事业,勇于担负社会责任,弘德向善,热心助人,坚持资助贫困学生,并影响带动身边人。为了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和感恩意识,推动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,创立了救助贫困学生的“渡船模式”,深受好评,影响广泛。由于事迹突出,陈崇被评为河南省长垣市2016年度“最美长垣人”,被科饶恩商学院聘为特聘讲师,先进事迹在《河南日报》专版报道;崇圣门窗也被评为“河南省文明诚信商户”。
    感恩,寒冬里的那抹温暖
    陈崇的家在黄河岸边。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,最后一弯就是陈崇的家乡长垣,河水在这里由南向北,汩汩流淌,泛着金黄的波浪。如果从高处看去,大河舒舒缓缓,用它宽厚的臂膀拥抱着这片肥沃的土地。长垣是历史上有名的三善之地、君子之乡,文风厚重,俊才迭出。千百年来,黄河用它甘美的乳汁滋润着这片土地,但由于黄河水经常泛滥,也给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带来灾荒苦难。为了生存,改革开放以来,这群秉承了黄河坚毅顽强基因的汉子扔下锄头,出去闯天下。凭了吃苦耐劳、聪明灵活,他们搞起重、推卫材、跑防腐,闯出了一片天地,有一部分人富起来了。但陈崇的家庭仍然很穷困。他父母多病,姐弟三人都在读书,地少屋破,全家所有的收入,只是那几亩地,还有父母农闲时到集镇卖豆腐赚几个零钱,一家人就靠这菲薄的上入艰难维持。穷人的孩子早当家。苦日子里泡大的陈崇要远比同龄孩子早熟,小学初中时就趁秋麦两忙学校放假时卖冰棍儿,吆喝上一天,嗓子都哑了,浑身晒得流油,能赚上一块、两块钱都喜得合不拢嘴。自打高中开始,寒暑假他从来就没有歇过,到城里饭店、工地打零工,挣学费。尽管这样,考上大学时,仍有一半学费没有着落——怎么办?放弃吗?他不舍得。上大学,可是他梦寐以求的追求呀。他知道,他这样的农村孩子,只有上大学,才能更好的改变自己的命运。可要上学费怎么办?看着父母满面的愁容,他实在不忍心再让他们为难。正在他苦苦思索之际,他想到了一个人。这个人多年来一直在资助考上名校的贫困学子,可陈崇考的学校只是一所大专院校,他会资助么?陈崇犹豫着,终于在一个黄昏,敲开了打工公司老总的办公室。他胆怯地对正在工作的老总诉说了困难。老总看着他:“还差多少?”——“两千就够了。”——“好,你回去吧。”
    几天后,忐忑的陈崇终于等来了老总电话。在办公室,老总亲手把2000元钱递给了他。老总低了头,又要忙碌时,陈崇忽然提了要求:打张欠条。说这话时,陈崇昂着头,带着一种倔强。
    陈崇虽小,却有着黄河滩人骨子里的刚硬。苦难可以将他们打倒,却绝对不能将他们击垮。贫困给他带来了困扰,可另一方面,又何尝不是一笔财富,一次历练?
    老总瞪大了眼,那迷惑的眼神,那惊讶的表情,让陈崇终生难以忘记。
    欠条上,陈崇承诺:毕业后三年内还钱。
    屋漏偏逢连阴雨。老天并没有因为这个家庭的困穷而稍稍眷顾于它,反而又给它增加着新的磨难。大一那年,陈崇母亲忽然患了重症,花费需要四万多元,陈崇和家人东拼西借了三万余元,还有一万多元的缺口。万般无奈的陈崇,只有求助师友募捐。捐款箱上,陈崇写了这样一首小诗:母患重病儿伤心,恨己不能孝娘亲;千思万想无他法,娘亲生死全在君。
    捐款如流水,分厘见真情。短短两天,万余元的捐款就到了陈崇手上。有了这笔救命钱,母亲及时得到手术治疗,重又恢复了健康。这些借款,陈崇毕业后用了几年时间,才陆续还清。
    跟陈崇交谈,他说得最多的就是感恩。他一直说,他这一辈子遇到了很多贵人相助,他就是在无数好人、贵人帮助下走过来的。他心里充满了感激。“我得到了太多的爱,我必须报恩。”他说。但是,如何报恩,一直是陈崇心里的纠结。
    报恩,做散发温暖的“光源”
    大学四年,陈崇几乎是宿舍每天走得最早、回来得最晚的人,他靠做义工、打零工,赚取零钱。尽管挣钱如此艰难,但无论哪个同学有困难,他都会主动把自己辛苦挣得的钱递过去,一点也不心疼。他要借此回报同学的恩情。
    对老总捐助的2000元,陈崇更是念念不忘。他在毕业后,很快就攒够了钱,并且几次找到打工的企业,想亲手把钱交给老总,并说明感谢,可都没有见到忙碌的老总。终于在毕业的第五年,陈崇见到了那个老总,当他双手把钱递上去,老总却早已忘记了这件事。在老总的推拒下,钱最终没有还回去。陈崇辗转反侧,他对妻子说,这笔钱不属于咱,咱不能要。
    这笔钱怎么办?陈崇想到了资助寒门学子,他不想让那些寒门学子像他一样上不起学。2010年秋天,经有关部门推荐,两名贫困学子资料到了陈崇手上。尽管陈崇当时公司初建,资金紧张,他还是决定,每人资助3000元。并抽了一个机会,特意把两个孩子叫到一起,进行了深谈。陈崇深情地向孩子讲了他的故事,他通过孩子闪亮的眼睛知道,这是他们人生最重要的一课。陈崇通过这种方式,就是要让孩子懂得了感恩两字的分量,要让孩子知道,“授人玫瑰,手有余香”,获得了爱,还要把爱传递下去,爱才能源源不断;沐浴了光,还要把光反射出去,努力让自己也成为光源。
    从2010年开始,陈崇每年都要资助四名以上贫困学子。到了寒暑假,他还会在公司为他们提供勤工俭学机会,甚至为他们的家人提供岗位。这些年,爱在他心中一直像故乡的大河一样蜿蜒蔓延。无数个时候,成长经历中接爱别人帮助的一幕幕经历在他脑海中回旋,他的心中就涌动着温暖的热流。现在,他长大了,立足了,他要尽一切努力,也做那发射爱和温暖的光源,帮助别人,回报社会。但陈崇很快又有了新的困惑:毕竟一个人的能力有限,纵浑身是铁,也捻不成几根钉。怎么样更好的帮助别人,怎么能让济危扶困的义举,像那雪球一样越滚越大,像那长河一样,越流越宽?
    这个问题,困扰着陈崇。每当夜深人静,在结束了一天疲累的工作,处理完公司事务之后,躺在床上,陈崇总是不由自主的思索着这个问题。他坚信,一定会有更好的办法,一定能找到更好的办法。
    破题,打造济危助困的 “船厂”
    品着香茗,我再次把目光投到墙上张贴着的“最美长垣人”证书,我的思绪飞回了几年前的一个秋天。这里藏着我和陈崇的一段缘。
    2016年,我在审阅“最美长垣人”事迹材料时,有人推荐了陈崇,并要我们联系。很快,一个年轻人就找到我办公室了。他举止得体,话语精练,满脸笑容,像和睦的春风。他按照要求上报了他的资料,并简略介绍了他的事迹。虽然都是帮助人、做好事,但他的事迹耳目一新,让我印象深刻,甚至可以说很有“个性”,很有创意——这就是他创造的帮助困难学子的“渡船模式”。
   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,陈崇说,那些日子通过反复思考,他终于明白一个道理:感恩并不是别人给我多少钱我就还多少钱,更多的是要传承一种精神,主动承担一份力所能及的社会责任,尽力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!而要让受助的学子明白这个道理,最好的办法就是和他们签订一种契约,让他们明白应负的责任,给他们适当的压力。结合他自己的成长经历,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全新的资助模式:在贫困学子入学困难时,借给一定额度学费(一般每人每年3000元),完成学业后三年内,有一定经济能力时就把钱归还。他把这个想法讲给朋友,大家都笑着称他为“造船”,把这种助人的方法称为“借船过河”。
    “说是借,但我不会要求他们还,不会附加任何其他条件。如有可能,受帮助的学子能够把善款在有能力的时候,归还过来时,善款能够再次回到资金池,循环使用,越做越大,能帮助到更多的人。也不是单单期待金钱的回归,更是要让他们有一种契约精神,把受助的学子的爱心激发,学会感恩,爱心传递,让更多贫困学子受益,以后有能力也回报社会。”陈崇说。为此,他每年他都会不断注入新的资金。陈崇这样做还有另一个目的:他要培养贫困学子自立自强的精神。扶贫更要扶志,输血更要造血。他要通过这种契约形式,激励学子奋发向上,用自己的双手打拼生活,并在自立之后学会感恩,学会帮助别人。“自助才能天助。”陈崇经常用这句话勉励学子,这也是他恪守的人生座右铭。
    通过这种资助形式,契约意识、自强精神、感恩意识,已经悄悄的浸润入受助学子的血液,影响着他们的人生。
    随着事业规模扩大,陈崇的“造船厂”也在不断扩大,更可喜的是,身边的朋友,包括一些受资助的学子,也渐渐加入了他的“造船厂”, 2017的夏天,南方一家供货商来长垣考察市场时,听说了陈崇资助学子的故事而深受感动,当场拿出15000元要求一次性捐助5名贫困学生。而当陈崇把这件事讲给身边朋友时,他们也当场决定要资助5名贫困学子。
    崇圣门窗老板陈崇的“造船厂”规模正在越来越大……

    凭着“造船厂”和“渡船模式”,陈崇高票当选“2016年度最美长垣人”,2017年底又接受了《河南日报》记者专访,通讯报道刊发在12月7日报纸的“人物”版!
    现在他又有了新的想法,准备在门店设立一个爱基金。但凡公司客户,在他的消费额中,陈崇要拿出一部分利润,以客户的名义设作善款,回报于社会。善款用途,陈崇会向客户专门反馈。
    我听着他的想法,内心满是感动,这又是一个了不起的善举。这个年轻人,一直在用他的努力,播撒着爱的温暖。为这片洋溢着崇德向善的道德芳香和寡过知非的君子之风的土地,涂抹着新的亮丽色彩。(王自亮)



 

责编:常红锋

收藏 举报

延伸 · 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