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新三项机制破解基层生态环境执法监管难题

2020-11-26 10:52 王华 环球网
       今年以来,烟台市生态环境局龙口分局坚持问题导向,积极创新执法监管、审批服务、在线监测等运行机制,突破了基层生态环境工作面临的一些难点问题,提升了执法监管成效。

一是创新执法监管机制,变静态为动态、变单一为多元。为改变多年形成的执法中队各管一块、各自为战的执法模式,积极创新了班子成员带队执法、中队交叉执法、夜间突击执法、节假日集中执法等方式,根据不同任务、不同阶段,动态变化执法方式,提高了发现问题的精准性和执法质量,避免了通风报信、选择性执法等问题的发生。同时,对重点和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,深挖根源,全面开展举一反三,实现由点到面,由解决单一企业问题升级到规范整个行业类别监管,真正起到“通过发现一个问题,解决一系列问题”的效果,进一步强化基层环境执法工作效能。

图为交叉执法

二是创新在线管理机制,变重后为重前、变粗放为精细。为解决在线监测数据偏差大、运维单位服务质量低等问题,积极创新对在线企业、运维单位的管理机制,提高在线管理的质量。前移在线数据管理的关口,在企业方面进一步扩大安装在线监测企业数量,做到应按全按,目前安装在线监测的企业数量达到71家;在运维单位方面,开展在线监测运维工作专项整治,集体约谈所有运维单位,对新进入龙口市场的进行教育提醒,确保在线监测数据质量。开展动态的在线数据比对,对存在明显问题的严肃处理,加大对企业监督性监测的频率和覆盖面,今年开展监督性监测64家、112次。

图为约谈第三方在线运维单位负责人

图为组织企业培训

三是创新审批服务方式,变被动为主动、变串联为并联。为更好的服务项目建设、服务高质量发展,改变被动等企业和项目单位提报环评材料的模式,调整为超前介入、靠前服务模式。对市级重点项目,派人参加项目专班或登门服务,从环评报告的编制前为企业做好指导服务,对重点问题超前深入现场进行调研,提高了环评的质量和审批速度。在裕龙石化项目的环评编制过程中,安排2名干部靠驻专班,科学制定了污染物削减替代方案,推动了项目环评、海洋环评顺利获批,创国内同类项目审批速度最快记录。对中小企业项目,采取豁免、告知承诺制、先开工后补办环评等简化手续,确保疫情防控相关建设项目能及早落地实施,助力企业复工复产。及时为建设单位做好技术咨询服务工作,引导企业采取科学有效措施做好废水、废气和固废的收集处理。围绕环评审批、排污许可等方面推进“放管服”改革,建立“要素跟着项目走”、项目污染排放指标统筹机制,采取“容缺受理+承诺制”的审批方式,项目受理时一次性告知企业需要准备的材料,并按时进入审批程序。对符合豁免的项目,可不需办理环评审批手续;对符合承诺制的项目,在材料齐全的情况下,2个工作日内予以办理,提高建设项目审批效率。

 
收藏 举报

延伸 · 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