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沧州:东光县一对农民企业家的“节水梦”

2020-09-21 17:20 记者 李全德 原创
     本网沧州讯 ( 杜九升 张增岗  齐晓梅),河北省东光县,有一对农民企业家,经过七年的多不懈努力和奋斗,终于成功研制了地下智能节水渗灌系统,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2019年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优秀项目,并成功入选全国推荐名录。从此,真正让农民实现了人在屋里坐,就可把田浇,非让“水往高处流”的“节水梦”。这对亲兄弟企业家的名字就是生振红、生振锐。
          河北沧州:东光县一对农民企业家的“节水梦”
    地下智能节水渗灌系统是一种全新的高效节水灌溉模式,由渗灌管网、智能控制系统两部分组成。其基本工作原理是:利用预先铺设在地表下一定深度的渗水管网,通过控制系统的智能调节,水在低压状态下经渗水管渗出,并通过土壤毛细管运送到作物根系活动层,实现对作物的灌溉。智能控制系统可根据土壤湿度信息,对渗水管网实行智能化的实时管理,还能按照不同作物生长的需水情况进行适时、适量灌溉,极大地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,实现了节水、增效的目的。该系统适用于农田灌溉、园林绿化、盐碱地治理、荒漠化治理、土壤污染修复等多个领域。
         河北沧州:东光县一对农民企业家的“节水梦”
  (一)
2013年,在东光经营塑料行业多年的生振红,偶然从报纸上看到一则关于国内水资源匮乏的消息。“传统农业生产多以大水漫灌为主,不仅效果不好,还造成浪费,能不能想办法把水直接浇到农作物根部。”生振红的脑子里冒出一个“奇怪”的想法。
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一位农业专家,结果想法得到了专家的肯定。“看来这事有门儿。”生振红开始四处搜集资料,想开发一套新的灌溉模式----变地表灌溉为地下渗灌。“首先,渗水管材要耐高温、低温和腐蚀,还要有一定环刚度和柔韧性,最主要的是管材常年埋在地下,必须做到不易堵塞。”凭着自己的经验,历经多次试验,生振红研发并生产了一种由新型复合材料制成的管材。
2014年10月,正值冬小麦播种期,生振红和弟弟生振锐在自家半亩耕地里搞起了试验。他们在耕地边垒起一个三米高的台子,又在台子上安装了一个储水用塑料桶,将渗水管材均匀地铺设在地下土壤冻层,以观渗灌效果。
“当时,很多人来现场看热闹。见我们往作物根部以下埋管,有人说“水往低处流,就没听说过水还能往高处走的”? 还有的笑着说,发明那是专家干的活儿,你这纯属瞎胡闹。”生振红回忆道。不管旁人怎么议论,兄弟俩的想法很简单--就是用事实证明地下渗灌比传统浇灌更节水。
试验中,水流量表计算出了管材的渗水情况,但生振红对这一数据并不满意,“没达到我预想的节水效果”。接着,他们又对埋管深度、管材行距做了调整。连续做了多次试验,生振红最终确定了适宜小麦渗灌的埋管深度和管材行距。“大水漫灌的情况下,浇一亩地大概用水70立方米到80立方米,而渗灌只需要十几立方米。”他在渗灌的耕地上播种了冬小麦。整个生长期,小麦长势喜人。
(二)
地下渗灌确实节水,但问题也随之而来,“如果大面积推广,单靠人工铺设管网太耗费人力”。回想自己做试验时和工人一次次开沟、布设管网、回填,仅半亩地就耗费了大量时间和人力。“想推广,只能用机械代替人工”, 但生振红对机械一无所知。生振红找来机械师傅到铺设管网的现场观看整个流程,对方让他先按想法绘制份草图。生振红没接触过机械,画图纸很吃力。他参考其他农机具图纸试着设计,凭着脑子里的想法画了一张自动铺管机的草图。在机械师傅的指点下,这份草图修改了十多次才最后投入生产。
第一台自动铺管机制成后,生振红迫不及待地把机具安装到拖拉机上,到邻居家的空地上试验。起初,拖拉机开到了80马力,后面的铺管机纹丝不动;后来,铺管机作业时,刀头又突然断了。制作自动铺管机的过程中,生振红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设计不出适宜角度的刀头,将管材铺设到相应深度。为了攻破这个难题,他一天到晚为“刀”痴迷,吃饭、走路,甚至睡觉,脑子里想的都是“这个刀该怎么做”。
一次次出现灵感,一次次着手试。“刀”做了不下十个,试验中出现问题就接着改。经过生振红的不懈努力,历时近一年时间,一种能适应各种农田土质的自动铺管机终于研制成功。这款自动铺管机可实现一人上机操作,轻松完成开沟、铺管、回填一体化作业。
(三)
2015年1月,生振红和生振锐注册成立了沧州市银龙贸业公司,专业生产、研发、销售、安装地下节水渗灌系统,并申请了专利。“总觉得系统还不够创新,需要在降低生产成本上下功夫。”生振红想让整套系统自动化,实现“人坐在控制室屋里就能浇田”的想法。生振红的儿子学的是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,他开始向儿子“取经”。明白他的意图后,儿子先是做了份设计图,又给他详细讲解其中的原理。
“在土壤中埋设无线湿度传感器,土壤湿度不够时,传感系统将信号发送给智能控制系统,系统开启水泵自动供水。当土壤湿度达标,供水系统停止作业。”在儿子的帮助下,智能控制系统迅速设计完成。后来,通过小程序,系统又能把传感器传输的信息实时显示到智能控制柜上。同年10月,生振红在渤海粮仓泊头示范基地推广了十余亩地下渗灌示范田。小麦较传统大水漫灌节水60%-70%, 而且长势良好,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。
生振红研发的地下智能渗灌系统先后在海兴盐碱地、献县苜蓿种植基地、沧县国家枣树良种基地等地推广,面积达5000余亩。 “不少项目负贵人反馈说设备运行良好,不仅在节水上有独到之处,每年增产效果也十分理想,作物平均增产量达到10%-15%.此外,还能省下大量的水肥、人工支出。”生振红笑着说。
 如今,这套系统不断改进,不仅可以做到渗排两用,还可实现水肥一体化。 生振红很庆幸当初被别人嘲笑“不务 正业”时,自己没有放弃,“哪怕节约一滴水,也是为生态环境做了页献,再难都要坚持”。(2020.9.21.)
 
收藏 举报

延伸 · 阅读